陈红敏代表:
您提出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建议》收悉。感谢您对我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:
一、安顺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目的及意义
2022年,生态环境部印发《关于发布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的通知》,安顺市成功入选。为贯彻落实相关系列文件要求,切实推动安顺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,促进安顺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、资源充分利用、安全处置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《安顺市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方案》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,走生态优先、集约节约、绿色低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发展道路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,充分挖掘安顺市特色资源与潜力,整体推进安顺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、农业固体废物、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、资源化利用、无害化处理处置和信息化监管,重点探索形成具有安顺特色的创新经验模式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,倡导绿色低碳生活,建立健全全市“无废城市”制度体系、市场体系、技术体系与监管体系,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“无废文化”氛围,增强群众获得感,提升安顺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,为贵州省及其他地区同类型城市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提供示范借鉴。
二、安顺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开展情况
(一)资金保障情况
2022年申请市级财政资金265.1万元,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由北京科技大学-清华大学-安顺学院联合体编制《安顺市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施方案》,并提供 2022年至 2026年运营技术服务。2023年申请市级财政资金10万元,深入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宣传工作。2024年申请50万元,2025年申请80万元,持续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宣传工作,全域深入推广“无废城市”理念,倡导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引导企业、单位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“无废文化”浓厚氛围。同时获省级农业领域、生活领域、绿色能源等省级财政资金支持1亿余元,有效保障安顺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进一步提升安顺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水平。
(二)工作开展情况
2022年,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,组建工作专班科学谋划,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印发实施《安顺市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方案》《安顺市“无废细胞”创建实施方案》,一是聚焦工业领域,推进企业清洁低碳转型。推动三力制药、华润水泥等7家企业创成国家级绿色制造工厂,乾辰谷材、红星山海等10家企业创成省级绿色制造工厂;二是聚焦农业领域,推进科技创新驱动。培育壮大贵州志成三合牧草有限公司、贵州华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,推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,2024年,全市秸秆产生量87.29万吨,可收集量74.02万吨,综合利用量66.81万吨,利用率90.24%,同比增长0.11个百分点。同时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%,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80%以上;三是聚焦生活领域,推广绿色生活方式。强化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,制定《安顺市持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》,加快生活垃圾分类、收运基础设施建设,截至目前,全市64个乡镇已建成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74座,乡镇范围内行政村及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集设置覆盖率达100%,基本建成“村居收集、乡镇转运、县区处理”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。强化快递行业绿色转型建设,截至目前,全市快递企业电子面单使用率100%,瘦身胶带使用率96.6%,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96.4%。强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,编制《安顺市再生资源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(2024-2026版)》,按照再生资源的不同特点,明确回收种类、回收方式、回收规范、利用指引,加强分类指导,促进可回收物回收利用。四是聚焦建筑领域,推进减量资源利用。强化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,规范建筑垃圾产生、收集、贮存、运输、利用、处置行为。建成西秀区轿子山镇建筑垃圾分拣中心,可年处理建筑垃圾45万吨,年生产再生骨料30万吨,再生砖400万块,道牙17万米。五是聚焦危险废物领域,推进监管处置可控。强化全过程数字化监管,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,推进危险废物产生单位、经营单位纳入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,2024年全市完成可追溯化管理涉危企业8家。强化处置利用能力建设,推进安顺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提能增效项目建设,新增处理医疗废物能力10t/d,处置类别由2类提升至5类。支持台泥中润(安顺)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10万吨/年飞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,采用飞灰水洗脱盐技术,实现飞灰的无害化、减量化和资源化。
(三)强化宣传引导,进一步提升“无废文化”普及率
推动“无废细胞”建设,印发《安顺市“无废细胞”创建实施方案》,截至目前,完成“无废学校”“无废小区”“无废公园”等11类覆盖各领域的“无废细胞”133个,从“点”到“面”助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持续推动“无废文化”宣传,通过制作“建设无废城市 绘就美丽安顺”宣传片、举办2025年国际无废日安顺分会场“无废安顺・绿色动能”工业无废转型与美丽城市建设论坛、“六五”环境日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,提升公众对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知晓度、获得感。持续开展“无废文化”进校园、进公园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机关等宣传活动,凝聚提升全体市民“无废城市”共建共享理念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(一)拓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资金筹集渠道: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,合理安排地方财政预算。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,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、绿色金融等方式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“无废城市”建设项目,缓解农业领域建设、建筑领域建设及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监管建设的资金压力。
(二)强化目标导向。针对建设指标体系和工作任务,按照《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进展评价办法(试行)》,逐项逐指标开展自查评估。根据自查评估报告,形成问题清单,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推动,进一步压实部门、县(区)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责任,为“十五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打好基础。同时针对农业领域中秸秆综合利用工作、工业领域中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及“无废城市建设一张网”工作等扣分项内容,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,梳理症结,提高评估分数,进而提升工业、农业、生活、建筑领域及危险废物五类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水平。
(三)强化“无废”宣传。结合国际无废日、节能宣传周、全国低碳日,65世界环境日等节日活动主题,丰富宣传手段,提升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宣传的覆盖范围,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培训,挖掘更多的“无废”优秀案例,深化“无废细胞”创建,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营造“无废”氛围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