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:首页 » 走进安顺 » 安顺概况 » 安顺简介

安顺简介

安顺市情简介
发布日期: 2025-03-19 10:06 文章字号:

点击开始语音播报

安顺,地处黔中腹地,毗邻省会贵阳,素有“黔之腹、滇之喉、蜀粤之唇齿”之称,享有“中国瀑乡”“21℃的城市”等美誉。辖内有西秀区、平坝区、普定县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6个县区和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、黄果树旅游区2个正县级派出机构,全市国土面积9228平方公里,总人口300万,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、中国十大秀美之城、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点城市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、全国双拥模范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。

安顺风景秀丽、气候舒适宜人。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%以上,“特意性”旅游资源富集。拥有黄果树、龙宫2个5A级景区和13个4A级景区、32个3A级景区。黄果树大瀑布是全球唯一可以从远近、前后、左右、内外、上下观赏体验的全景式瀑布,冠绝世界、美甲天下。龙宫有着全国最长、最美丽的水溶洞和多类型的喀斯特景观,被誉为“大自然的奇迹”。安顺古城是明初“调北征南”时在贵州修建的第一座卫所城市,历史感与烟火气交织,是文旅打卡的新地标。还有“集岩溶山水洞石林组合之精髓”格凸河、“地球裂缝”花江大峡谷、“全球三叠纪独一无二的化石宝库”关岭地质公园等一批世界级旅游资源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稳定在99%以上,夏季平均气温21℃,全年舒适期超过9个月,是国内外游客心之向往的旅游胜地和避暑天堂。

安顺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。建城于1381年,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,拥有穿洞文化、夜郎文化、牂牁文化、屯堡文化、红色文化及民族文化等丰富历史文化。独特的屯堡文化,是世界唯一的明代活态遗存,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价值和促进民族融合的时代价值,600多年来屯堡人依然沿袭着凤阳汉装、雕花窗棂、演武地戏、鬼面傩雕等生活文化习俗,尽显大明长风、江淮余韵。安顺地戏、亚鲁王史诗、铜鼓十二调、苗族跳花节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彰显了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。安顺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停留地之一,留下了“弄染结盟”等历史佳话,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全国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王若飞同志的故乡。

安顺区位优越、交通便捷通达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、黔中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。沪昆、都香、惠兴、仁望等多条高速贯穿全境,已实现县县通高速、村村通油路。贵昆铁路横贯东西,沪昆高铁穿境而过,随着黄百铁路建成,将实现“县县通铁路”。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仅93公里,1小时可到达;市区内黄果树机场已开通北京等航线;“横竖都是世界第一”的超级工程——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,今年内实现通车;经北盘江汇入珠江水系的镇宁坝草码头可以通江达海。公路、铁路、航空、水运“四位一体”的立体交通网络,可快速通达长三角、珠三角经济圈及粤港澳大湾区。

安顺资源丰富、产业基础良好。已发现矿产40余种,拥有煤炭、重晶石、铅锌矿、饰面石材、地热等优势矿产。作为“三线”建设时期国家布局的重要航空基地,航空产业体系在全省最为完备,具备整机研制生产能力,航空锻铸造产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拥有国家级安顺高新区、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、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一批高质量发展平台,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、中国商飞、中国航发三大航空巨头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。区域风光水火等资源丰富,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“西电东送”工程的主要电源点之一。生物资源丰富,已探明中药材种类1874种,是贵州中药材主产区、国内最大苗药生产基地。

安顺思想解放、勇于开拓创新。历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,1956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镇宁的《季节包工》写了编者按,1978年“顶云经验”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,1988年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安顺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,先后探索出“兵支书”等在全国全省立得住、叫得响、推得开的经验典型,创新推出新能源股份合作开发、创新财政涉农资金投入机制、肉牛产业“28安心养”、新市民安居工程等改革举措,“安心干”人力资源开发和价值提升数字服务平台、“数智乡村”平台赋能基层治理分别入选2023、2024中国改革年度案例。

近年来,安顺主动服务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规划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、一流旅游城市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、贵州绿色算力(安顺)基地、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,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,富有安顺特色、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,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稳固、步伐更加有力。2024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6.11亿元,工业投资增长44.8%。

电脑版|手机版